目錄頁

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學習日誌】今年有關AI與中醫學習的分享?(231029更新)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興趣,也習慣從其他領域概念去比對自己原來的中醫專業領域,去想想還有什麼可以優化或者借鏡的部分。不知不覺今年就講了幾場有關中醫與AI領域混搭相關的演講。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稍微回顧一下目前的腳步。




1. 3/16 嘉義長庚中醫部 -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 這次的部分內容,透過ChatGPT的激盪,提出了新手醫師上診的一些環節以及可微調的因素。也展示了用ChatGPT可以幫助我們學習上做什麼的應用。
3/16(四) 12:30-13:30 嘉義長庚中醫部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副標:醫療實踐中的應對策略研討
==課程設計與目標==
1. 新手醫師面臨到的上診困境與優勢(10)
- 檢視與盤點目前遇到的問題要點
- 應用三幕劇理論拆解與應對
2. 討論與系統化整理自己病例的作法(30)
- 碎片化的時代,能夠執行收集與檢討自己病例的作法
- 盡量減少下診後的整理時間
3. 人工智慧能夠幫助學習做到的事情(15)
- 了解人工智慧目前能做到的事情
- 客製化自己版本的助理,輔助自己學習
4. 結語(5)
- 無法永生的時代,思考永續的作法
題目看起來有點獵奇 😀 但也跟大家報告一下目前實踐的相關心得。

也感謝楊主任給予這次演講的機會,以及諸多學弟妹的幫忙。
這次演講《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的參考資料提供進一步延伸閱讀:
1. [臨床推理:現代觀與教學運用 第二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101)
3. 黃帝內經素問
6. 古今醫案按
7. [助人歷程與技巧:有效能的助人者(三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27984)
8. [給大人的人生翻轉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9289)
9. [東京大學資料科學家養成全書:使用Python動手學習資料分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473)
11. 中醫病機治法學 ,陳潮祖 著 ,四川科技出版社
12. 神農本草經讀
13. 金匱名醫驗案
14. 血證論




2. 7/3 義大系學會 - 經方學習策略與中醫生理基礎

很高興來到義大的校園,跟大家報告經方學習策略的相關演講。這次的內容算是揉合了機器學習的流程概念(順道跟大家簡介一下)類比與我們作為臨床醫師,怎麼可以藉這個訓練的流程概念,來優化與調整我們自己學習的方法。
因為短短的兩小時半,構思要怎麼將這個演講帶給大家最大的效益,因此原則上都是講方法學為主,剩下只是大家挑選合適的方法自己練習實作,佐以部分的舉例,材料則是過去積累的演講中,擇選精華的圖解,給大家做示範可以做到的方式,以及過去自己寫過的文章整理,給大家進一步延伸閱讀的參考。

以下是演講補充提到相關自己過去寫的文章與整理:
1.
黃帝內經的膀胱與胞涵意初探(李傳耀、歐世宸)
3.原理:陳述性記憶
9.推薦筆記法入門的兩本書
子彈思考整理術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10.投影片素材圖片引用的網站
感謝建旭學弟的熱忱邀請,以及志彰學弟擔任校園響導兼司機接送,還有現場參與的義守學弟妹們!希望這次分享能夠對大家學習上有所助益!
*這次感冒才初癒,講到後來有點沒聲音,先跟大家抱歉一下^^;
===
義大演講的影像備份:
230703-義大中醫系系學會邀請演講-經方學習策略與中醫生理基礎(1)
230703-義大中醫系系學會邀請演講-經方學習策略與中一生理基礎(2)







3. 8/3 台中慈濟中醫部針灸科 - ChatGPT在中醫上的應用

- 這次算是整體正式跟大家介紹ChatGPT的Prompt架構,以OpenAI提出的準則,以及輔以相關範例,並且以今年上半年的積累,展示了各種Prompt的案例,譬如「究竟可不可以畫出病因病機圖的示範」等等。

2023/08/03 (四) 13:00-15:00 台中慈濟
主要的方向有三
1. 簡介人工智慧領域目前的知識圖譜
- 了解這樣的領域對於我們使用Prompt也有幫助
2.Prompt命令式的核心法則
- 官方版也有提出他的結構
- 也會分享自己使用在中醫上的注意命令原則
3.具體演示用ChatGPT應用於中醫方面實作
- 會提供Prompt讓大家自己自由測試看看

===
在中慈演講的影像備份出來了,提供給大家參考。
- 230803-台中慈濟針灸科邀請演講-Frank Lee- ChatGPT在中醫上的應用(上)
上集跟大家簡介最佳的Prompt形式與結構,以及Prompt強化技術。
- 230803-台中慈濟針灸科邀請演講-Frank Lee- ChatGPT在中醫上的應用(下)
下集是直接展示用prompt可以用哪些中醫學習的領域展開,其中包括大家很關心的病因病機圖的初步研究 XD



4. 10/29 林口長庚中醫部 - Promptbook for TCM Learning

- AI領域幾乎是一個月迭代一次,就會冒出很多新功能。目前預計會繼續將研究出來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的Prompt再分享與示範實作,然後時間允許的話,跟大家介紹一下Langflow , Prompt Chainer 的技術與Hugging Face的平台。
我自己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常常想起唐鳳《想法才是主角》一書中,談到的黑客文化。其中有一段覺得蠻有意思的:「1 .這個世界上,有非常多有意思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2. 不要再讓他人浪費時間去解決相同的問題,請把你的解決方法分享出去。」
前幾天在FB分享黃金昶先生的書摘,關於乳癌術後後遺症針灸改善紀錄之後,也有兩個學弟馬上私訊回饋他們相關的臨床經驗。我自己也從這樣的知識交流中受益。
最近在學python的時候,發現程式設計師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會去stackoverflow去尋找解答,因為裡面可以找到很多人在程式設計中遇到的問題與解法。(雖然現在受到ChatGPT的影響,他們造訪人數的流量大幅下降)但目前中醫界也還沒有這樣專屬共同平台,能夠讓知識或臨床解法更自由的流通。
10月演講的最後,我打算參考Hugging Face 平台的概念,與大家探討如果中醫界有這樣的平台,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景象。期待透過ChatGPT的幫助,一起想像這未來的可能。
230810.Frank Lee.
230903.重新編輯排版





投影片紀錄: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8regNH9WOUuQi4bfXNpn2bcBGft80seyQ5t_9QOiKAE/edit?usp=sharing

2023年9月6日 星期三

Frank Lee's中醫學習週誌(2023-W36週)第1期 出刊

 https://franklee-tcmweeklynotes.beehiiv.com/....../fra......

Frank Lee's中醫學習週誌(2023-W36週)第1期 出刊啦!
本期內容:小柴胡湯用於虛勞型咳嗽的出典。

在發刊前截止訂閱人數為404人 ,也感謝大家的熱情訂閱參與。請大家確認自己的信箱有沒有收到,看看有沒有被分類跑到垃圾郵件了。
電子報裡面也有簡單的問卷意見調查可以填寫,方便我以後調整難度。
提供一些閱讀後的思考問題:
1.如何區分虛勞型咳嗽和其他類型的咳嗽?
2.《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如何應用於虛勞咳嗽的治療?
3.除了小柴胡湯,還有哪些中醫方劑可以治療虛勞型咳嗽?
祝大家本週學習愉快,臨床常樂。
230907. Frank Lee.

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

從對發票中學習行程管理的策略

對完發票之後,寫了一下剛剛的流程:

發票兌獎的心得

先把發票集合起來,然後批次處理。
先把一小堆分出來,然後一張一張進行處理:
1. 如果是未來才能兌獎的,分成一堆
2. 如果是帳單屬於要銷毀的,分成一堆
3. 如果是可以對獎的,用手機進行兌獎。
反覆進行上述的流程,看似很大一堆的集合物,就解決了。感覺好像有什麼可以學習的。

然後送進GPT4,請他寫成行程管理的策略文。

Prompt:

請試著從下列的文章中,提煉出可以應用在行程管理的策略。{文章放在裡面}

GPT4

從上述文章中,我們可以提煉以下行程管理的策略:

1. **集中批次處理**: 將類似的任務集中起來再一次性處理,可以提高效率且降低在不同任務之間轉換的消耗。

2. **分類管理**: 根據任務的性質或緊急程度進行分類,方便我們分步驟處理,並確保不會遺漏。

3. **先處理小部分**: 當面對一大堆任務時,可以先挑選一小部分來處理,這樣不僅能夠感受到成就感,也更容易保持專注。

4. **使用工具輔助**: 試著找尋適合的工具或應用程式來幫助處理任務,像是在文章中提到的使用手機進行兌獎。

5. **反覆執行流程**: 確保每一批的任務都按照同一流程處理,這樣能確保工作的連貫性且避免在流程中產生混亂。

將這些策略應用到行程管理中,例如,當你有很多任務需要完成時,可以先將它們分類(緊急與非緊急、工作與私人等),然後決定哪些是可以集中批次處理的,哪些需要專注處理。再來,利用工具如行程管理軟體或待辦事項列表幫助你更有效地追踪和管理任務。最後,確保你已經建立一個工作流程,並持續按照這個流程來執行。

230903. Frank Lee.

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讓ChatGPT4自己思考形成最佳的Prompt

以下今天試出來的prompt,稍微紀錄一下。應該屬於高階詠唱法了吧
#指令1:
你現在是一個能夠自動思考的GPT。我等下會給你任務目標,請你在25次內,進行生成式對抗思考,試著完成我給你的任務。我每次會給你提示{請進行第n次思考},你就會開始執行我給你的任務目標。你在思考的時候,要列出三個部分:1.想法 2.理由 3.預期行動4.prompt example。每一次執行思考,都會包含上一次的思考結果,加入判斷。 請直接進行第n次思考,n=1-5,每次思考請區分開來。
ai_goals:
- Think a best structure to make a promt for GPT4 model.
- conclude the answer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ai_name: Prompt-GPT
ai_role: an AI designed to make a best prompt for user idea to promt GPT4 model.

#結果1
請進行第1次思考
1 想法: 使用開放式問題結構
2 理由: 開放式問題可以讓GPT-4更自由地展現其創意和理解力,並提供豐富的回答
3 預期行動: 創建一個包含開放式問題的prompt
4 prompt example: “What are some innovative way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請進行第2次思考
1 想法: 添加明確的上下文和背景信息
2 理由: 上下文和背景信息可以幫助GPT-4更好地理解問題,從而給出更精確的回答
3 預期行動: 在prompt中添加有關問題的上下文和背景信息
4 prompt example: “Considering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hat are some innovative way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請進行第3次思考
1 想法: 限制回答範疇
2 理由: 限制範疇可以使GPT-4回答更專注,避免偏離主題
3 預期行動: 在prompt中添加限制回答範疇的指示
4 prompt example: “Considering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what are some innovative way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請進行第4次思考
1 想法: 設定回答格式
2 理由: 設定一個統一的回答格式可以讓GPT-4的回答更易於閱讀和理解
3 預期行動: 在prompt中指定回答格式
4 prompt example: “Considering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please list three innovative way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and briefly explain each.”

請進行第5次思考
1 想法: 要求具體的例子或案例
2 理由: 提供具體的例子或案例可以使GPT-4的回答更具說服力和實用性
3 預期行動: 在prompt中要求GPT-4提供例子或案例
4 prompt example: “Considering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please list three innovative way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briefly explain each, and provide a real-world example or case study for each.”

綜合以上思考,為了創建一個適用於GPT-4的最佳prompt,應該:
1 使用開放式問題結構,以便GPT-4能夠充分展示其創意和理解力;
2 添加明確的上下文和背景信息,以幫助GPT-4
更好地理解問題並給出精確的回答;
3.限制回答範疇,使GPT-4的回答更專注並避免偏離主題;
4 設定統一的回答格式,使GPT-4的回答更易於閱讀和理解;
5 要求具體的例子或案例,以提高GPT-4回答的說服力和實用性。
綜合考慮以上五個方面,最佳的prompt示例是:
“Considering the urgency of addressing climate change, please list three innovative way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pecifically in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briefly explain each, and provide a real-world example or case study for each.”

#說明1
上面的結果出來之後,就可以使用追加指令了。目的是要讓GPT4自己產生包含上述思考結果的prompt。

#追加指令2
請以你以「資料科學要如何運用在中醫典籍研究」為主體,以前述的五個重點,產生prompt範例。謝謝。

#結果2
根據前述五個重點,針對「資料科學要如何運用在中醫典籍研究」主題,我們可以生成以下prompt範例:
"Considering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data science in various fields, please list three innovative ways to apply data science techniques i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xts. For each approach, briefly explain its methodology and provide a real-world example or case study demonstrating its effectiveness."
這個prompt遵循了前述五個要點,將幫助GPT-4生成具有創意、專注、易於理解且具有實用性的回答。

#說明2
這樣就可以讓GPT4根據我們要的主題,產生一個最佳化的prompt了。然後記得要新開對話串,把prompt貼在新的對話串裡了。

230417.Frank Lee.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中藏經18-肺1-影像演講備份

在閱讀中藏經或者典籍相關的時候,常常會碰到一些難題。譬如這次要談到的三個子題目:魂魄的內容、將臟腑命名為官職、用譬喻來形容的脈學語言。在這次的討論中,要先跟大家報告這三個小主題。

魂魄的部分,除了引《靈樞.本神篇》段落為母本之外,藉由蕭登福先生《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源》 裡面對於魂魄的意義考察源流來輔助理解,對照曾經聽過與收集到其他醫師的驗案,來輔助討論其延伸應用的可能性。

官職的部分,借助認知語言學《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對於譬喻研究的方法:「譬喻映射」,來輔助我們在閱讀遇到典籍中使用譬喻的時候,要怎麼幫助我們拆解並貼近其內容。

脈學語言也是常以譬喻為方法,這次藉著討論「平肺脈、病肺脈、死肺脈」的段落為例,來思考要怎麼透過作者的描述語言,還原其譬喻當中原有的意向性與應用上可能遇到的瓶頸。

「從認知層次上看,譬喻無疑是人類企圖理解與表達抽象概念的重要媒介。兩種本來不相干的現象常可藉譬喻的運用構成新的認知關係,而成為人類了解新事物、新現象的憑依。」《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p64)

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不禁想起內經提到的比類法,是如此的相似。

歡迎大家的參與
!感恩

221204.Frank Lee.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中藏經17-胃-演講影像備份



這次的篇章是「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在製作投影片期間,也聽到了由口進食推廣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吞嚥照護食》作者,張海靜女士的課程,分享關於吞嚥困難,與針對各種食團材質對於吞嚥的影響。聆聽過程中,想到剛好正在準備的中藏經,「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的片段;靈樞脹論剛好也談到「咽喉、小腸者,傳送也」,把「傳送」的功能分配給咽喉與小腸所屬。對照難經七衝門理論,就像是飛門(唇)、戶門(齒)、吸門(會厭)的細部討論。要讓身體能夠有足夠的養分,其中影響的環節很多,包括食材的成份、吞嚥進食的能力、消化系統的吸收能力、身體循環布散的身體的能力...。「胃」作為「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實在不容忽視。

這次還要感謝婷乙學妹提供在醫院安寧癌末顧護的案例(大黃甘草湯),讓我們了解在安寧照護中,傳統醫學或能有所助力與角色。

221104.Frank Lee.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中藏經16-脾臟篇3影像備份

10/5(三)0730-0820 
念典籍的目的,是為了在臨床上能夠有所助益,哪怕是多一個切入點也好。也許某個片段,某個討論過程的概念,都有可能在某個時機下發揮作用。無法期待這種作用什麼時候會發生,所以平常的閱讀整理,就當作儲備知識與資糧。

這次要跟大家報告中藏經脾臟篇的後半段,虛實寒熱與雜病篇的條文。虛實寒熱一節會碰到幾個要點,譬如「五液注下」的觀察,千金方脾臟虛實寒熱的紀錄以及脾臟寒的吐涎沫,對照傷寒金匱相關處方似乎有點意思。 雜病篇的條文有五小段,會先跟大家論述自己用的方法,從諸病、千金方、外台祕要來補可能的繼承痕跡與聯繫,以及發展的處方例。

雜病篇條文的展開方式,基本上是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事先將條文從內經、難經、傷寒金匱、脈經、諸病、千金要方裡頭搜尋,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條文,再來放在一起比對,看看傳抄的一些痕跡與演變。然後順籐摸瓜往後看看千金要方、外台祕要是不是有紀錄或發展出相應的處方例,真的找不到的,就再往後跳到清代沈金鰲先生的《雜病源流犀燭》找找。從處方例我們可以觀摩醫者的發揮,也可以更貼近與揣摩可能的生理病理病機作為預備臨床的練習。

 這樣的方法學不能說嚴謹,但算是自己在反覆閱讀中藏經之後的一個嘗試,想要展開條文找到一些可能性。為什麼我想這麼做呢?也算是對學生時代的自己一個回應吧。 

 221007.Frank Lee.



【學習日誌】今年有關AI與中醫學習的分享?(231029更新)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興趣,也習慣從其他領域概念去比對自己原來的中醫專業領域,去想想還有什麼可以優化或者借鏡的部分。不知不覺今年就講了幾場有關中醫與AI領域混搭相關的演講。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稍微回顧一下目前的腳步。 1. 3/16 嘉義長庚中醫部 -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 這...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