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頁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中藏經16-脾臟篇3影像備份

10/5(三)0730-0820 
念典籍的目的,是為了在臨床上能夠有所助益,哪怕是多一個切入點也好。也許某個片段,某個討論過程的概念,都有可能在某個時機下發揮作用。無法期待這種作用什麼時候會發生,所以平常的閱讀整理,就當作儲備知識與資糧。

這次要跟大家報告中藏經脾臟篇的後半段,虛實寒熱與雜病篇的條文。虛實寒熱一節會碰到幾個要點,譬如「五液注下」的觀察,千金方脾臟虛實寒熱的紀錄以及脾臟寒的吐涎沫,對照傷寒金匱相關處方似乎有點意思。 雜病篇的條文有五小段,會先跟大家論述自己用的方法,從諸病、千金方、外台祕要來補可能的繼承痕跡與聯繫,以及發展的處方例。

雜病篇條文的展開方式,基本上是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事先將條文從內經、難經、傷寒金匱、脈經、諸病、千金要方裡頭搜尋,看看有沒有類似的條文,再來放在一起比對,看看傳抄的一些痕跡與演變。然後順籐摸瓜往後看看千金要方、外台祕要是不是有紀錄或發展出相應的處方例,真的找不到的,就再往後跳到清代沈金鰲先生的《雜病源流犀燭》找找。從處方例我們可以觀摩醫者的發揮,也可以更貼近與揣摩可能的生理病理病機作為預備臨床的練習。

 這樣的方法學不能說嚴謹,但算是自己在反覆閱讀中藏經之後的一個嘗試,想要展開條文找到一些可能性。為什麼我想這麼做呢?也算是對學生時代的自己一個回應吧。 

 221007.Frank Lee.



【學習日誌】今年有關AI與中醫學習的分享?(231029更新)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興趣,也習慣從其他領域概念去比對自己原來的中醫專業領域,去想想還有什麼可以優化或者借鏡的部分。不知不覺今年就講了幾場有關中醫與AI領域混搭相關的演講。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稍微回顧一下目前的腳步。 1. 3/16 嘉義長庚中醫部 -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 這...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