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週學習回顧的時候啦。怎麼加強讀古籍條文的熟悉度呢?最近用的方法覺得比較熟練的是嘗試「舉例」,也就是讀到一段條文的時候,嘗試從自己的上診臨床經驗對照有沒有類似的。
這個方法出自於《極簡閱讀》。極簡閱讀的學習步驟有三步,第一步是先用自己的話解釋一次;第二步要嘗試根據自己的經驗舉例;第三步則是要總結前兩個步驟成為行事判斷的執行項目。
大部分第一個步驟比較容易。第二個步驟有時候礙於臨床經驗不足,比較難舉例。這時候對照歷代醫家的驗案或許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手上如果有醫案的書籍就可以翻看看,有沒有甚麼病例是符合這段句子的案例。目前手上比較常翻的病例書有《傷寒名醫驗案》、《金匱名醫驗案》、還有《古今醫案按》。
譬如說,讀到《刪補》引張璐言「四君子氣藥,治上下失血過多。」應該就是在講某種病理狀況,用四君子湯可以改善失血症。翻了一下《古今醫案按》,就有一些病案可以作為舉例對照輔以理解:
1.
汪石山治一人。形魁偉。色黑善飲。年五十餘。病衄如注。喘嗽。喘不能伏枕。醫以四物湯加麥冬、阿膠、桑白皮、黃柏、知母進之。愈甚。診之脈大如指。脈訣云。鼻衄失血沉細宜。設見浮大即傾危。據此。法不救。所幸者色黑耳。脈大非熱。乃肺氣虛也。此金極似火之病。若補其肺氣之虛。則火自退矣。醫用寒涼降火之劑。是不知亢則害。承乃制之旨。遂用人參三錢。黃耆二錢。甘草、白朮、茯苓、陳皮、神麯、麥冬、歸身甘溫之藥進之。一帖病減。十帖病愈。
2.
一男子。每怒必便血。或吐血。即服犀角地黃湯之類。薛立齋曰。當調理脾胃。彼不信。仍服之。日加倦怠。面色萎黃。又用四物、芩、連、丹皮之類。飲食少思。心煩熱渴。吐血如湧。竟至不起。此證久服寒涼損胃。必致誤人。其脾虛不能攝血。不用四君、芎、歸、補中益氣之類。吾未見其生者。
3.
一婦但怒必便血。寒熱口苦。或胸脅脹痛。或小腹痞悶。薛曰。此怒動肝火而侮土。用六君子加柴胡、山梔而愈。用補中益氣、加味逍遙二藥。乃不復作。
幾個病例並列,就給了我們一個小窗口,切入四君子湯系列治療出血症的舉例。
2006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