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頁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W19-面向南方

這個禮拜《傷寒論淺注》的陰陽易差後勞復脈證與《金匱要略淺注》的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剛讀完了。其實這個習慣是週一到週五,每天讀兩條條文,慢慢累積的效果。源自去年跟好幾組學弟妹各自練習100天念典籍培養出來的習慣。每次讀的話大概也不到5-10分鐘。這樣的讀法可能會有點碎片化,不過只要在篇章結束後,再給自己一個引導的問題就是這一篇大要再講甚麼?再用自己熟悉的整理方式,整體回顧篇章一次,就會有一些整體的印象與概念。

這有點像是讀書輪播,就像臉書演算法每日輪播餵養訊息跟廣告一樣。那就自己加入想讀的教材,以自己能夠吸收的量每天讀一點就好了。譬如現在立夏節氣過後,我會翻一下《時間之書》,瞭解一下節氣的一些典故。書上這樣寫的:

古人對夏的理解原本是一個空間意義,夏的本義是「面向南方」。並以夏季位配南方,「夏人」即南方人。古人觀念以南為主,以北為死;以南為陽,以北為陰;以南為前,以北為後。(p10)

這裡跟內經若干篇章的方位都是呼應的。還嘗試過隨著季節讀書,所以順便翻一翻有點厚的書,譬如《醫學入門》卷之四的暑篇:

祛暑和中(利濕消導其雜)證自除。

夏月人多飲水食冷,故宜利濕兼以消導,汗多者忌滲。祛暑,香薷散、黃連解毒湯、清肺生脈散、白虎湯加參、柴;寒熱不定,小柴胡湯;和中,大、小調中湯、薷苓湯、枇杷葉散、胃苓湯、桂苓甘露飲、六和湯。

有些方子不熟,就會很想查一下。譬如桂苓甘露飲出自劉河間宣明論的內容,組成可以簡記成五苓散+六一散+石膏、寒水石。

這週學習回顧的心得,覺得原子習慣跟方法都可以隨個人而異,但每天的積累就臨床上診應用而言,確實是需要且必要的。《少有人走的路》P3裡頭有一段提到:「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在某方面自律,只能解決某些問題,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嗯嗯,好像要再翻翻這本書了。查了一下網路,有人把這本書做了書摘,有一句好像有點寫實,摘錄作為一種給自己的提醒。

我們每個人,就像生活在蛋殼裡。我們被這種自以為是的安全感填滿周身,在這裡面我們不用承受壓力,不用面對痛苦,不用承擔責任。我們舒適的生活著。 而對於一個雞蛋來說,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麼你註定成為別人的食物; 如果能讓自己從內打破,那麼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相當於一種重生。

200508.Frank Lee.立夏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學習日誌】今年有關AI與中醫學習的分享?(231029更新)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興趣,也習慣從其他領域概念去比對自己原來的中醫專業領域,去想想還有什麼可以優化或者借鏡的部分。不知不覺今年就講了幾場有關中醫與AI領域混搭相關的演講。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稍微回顧一下目前的腳步。 1. 3/16 嘉義長庚中醫部 -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 這...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