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頁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那些年與大家一起的討論


那些年與大家一起的討論。翻閱舊照片,思考著最初的起點,都是大家想要一起理解中醫,了解中醫的運用。

《造局者》裡頭談到的思考框架的訓練,有一部分就是在談這個。裡頭提到一個叫做「反事實」的思考能力,依賴我們的思考框架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推論其他符合我們想要實現目標的平行現實。白話一點來說,雖然討論是針對的是某個人處理遇到瓶頸的難病做各種發想,但其實就是在其中努力推敲各種可能的平行現實(可能的病機),目標總是希望能夠讓大家手上的患者療程上能夠更進步一些。

這也是研讀典籍的目的之一。以臨床中醫師角色來說,始終是為了治療患者,希望能夠透過適當的診斷方法,解讀、研判、歸納與演繹推論患者的病情病機,經由適切的處方設計理論,為每個患者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翻閱到下列一段話,也是提醒自己的。與大家分享。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透過你的眼睛,不斷觀察現實。很多人告訴我,因為我很成功,所以我平靜快樂。但是他們不了解,我並不是一直都很成功,在我生命很多時刻,我都是失敗的,我現在也處在一個很大的低潮。很多人以為成功會帶來平靜快樂,這是錯的。成功是因為你的信念,你相信生命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成功失敗都是短暫的,所以心情平靜。
年輕人往往會覺得徬徨、困惑,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每個人都是這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不夠好、很怕競爭,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但是我的某個部份,又知道自己夠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兩個部份,但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夠好。所以,最重要的是選擇、選擇、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
— 史賓賽.強森《天下雜誌》專訪


220419.Frank Le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學習日誌】今年有關AI與中醫學習的分享?(231029更新)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興趣,也習慣從其他領域概念去比對自己原來的中醫專業領域,去想想還有什麼可以優化或者借鏡的部分。不知不覺今年就講了幾場有關中醫與AI領域混搭相關的演講。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稍微回顧一下目前的腳步。 1. 3/16 嘉義長庚中醫部 -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 這...

Popu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