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誌】11月月回顧
在我讀過的薩滿書籍裡面,有一個法門要透過鏡子看著自己的臉,然後看出各種不同前世的臉。雖然這個法門沒能學會,但大概了解他想要表達的意思。這也影響了在診間跟患者互動的時候,不要以刻板印象來去應對,而是要先看出他/她完好的狀態,透過這樣的狀態互動,才能有更好的溝通品質。我也是這樣對待學弟妹的,有時候覺得環境好似嚴苛,但跟學弟妹們的互動與討論又感覺好像天醫星轉生的逐漸長大有希望的潛力。這樣的觀點影響我各種層面:人體的設計本身是優良的,你只是要把妨礙生理活動的障礙移開就好;我們的心態本來是能充份體驗世界的,只要把妨礙體驗的障礙移開就好了。
《九鍼十二原》的「麤守形,上守神」不妨把他當作一種學習的次第,從實質具象的肉殼,到抽象多元的心靈神志,都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內容。這個月集中討論在靈樞的本神篇,可以說是中醫學對於意識探討的專篇。因此這個月多翻閱一些歷代醫家關於精神異常的醫案。精神異常自是難的了,因為問診來演繹病情的方法被封住,只能透過家屬或旁人的側寫瞭解這個患者的狀態,而診斷的策略就只能更由觸診、脈診、望診、舌診、腹診來做確認。
從閱讀病例當中,學習到了有通腑、重鎮安神、逐瘀、補養、化痰等等治療策略。但也帶來更多的想法:痰迷心竅,用溫膽湯加減處理精神錯亂的病案有效(《仿寓意草》一案),如果有效,他是透過調動什麼樣的生理物質基礎的環節,而達到調整的呢?
透過這個問題,再看回傷寒金匱的條文,就頗耐人尋味了:
獨語如見鬼狀;熱結膀胱,其人如狂;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就構成了種種生理病理異常而表現出的神志異常狀況。
《脈經》診損至脈第五 有記載五神損的內容:
損之為言,少陰主骨為重,此志損也;飲食衰減,肌肉消者, 是意損;身安臥,臥不便利,耳目不明,是魂損也;呼吸不相通,五色不華, 是魄損也;四肢皆見脈為亂,是神損也。
12月的學習目標,希望繼續再往下探索魂(隨神往來)、魄(並精出入)意、志的內容。
201130.
==延伸閱讀==
1.印加靈魂復元療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602?sloc=main
2.瑜伽解剖書:解開瑜珈與人體的奧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1631?sloc=main
3.寓意草 仿寓意草合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534635?sloc=main
4.中醫心理學基礎理論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38670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