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頁

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2022年4月學習回顧

 

4/3去台南十鼓文化園區旅遊,住宿在捷絲旅飯店的一景。

有感於時間過得很快,想要為自己不定期撰寫的學習日誌留個紀錄。所以想採取月回顧的方式來提醒自己。這個月總共寫了8篇學習日誌。回顧之後,稍微分類一下:

學習感想類

那些年跟大家一起的討論

每天的積累

結構形體觸診相關書單的導讀1

-心得:想要整理目前手上相關的書單,寫個導讀與介紹,順便整合自己目前的閱讀。

處方探討類

甘桔二冬湯1

甘桔二冬湯的用藥意解

- 心得:嘗試用梗圖產生器製作圖片,蠻有趣的。另外這次從鄭欽安先生的醫書原文中,再加上自己的心得與整理。

甘露消毒丹的圖解

- 心得:也是在跟學弟妹討論的時候,調閱以前整理甘露消毒丹的投影片的資料。還有去年疫情期間防疫在家自製的五分鐘投影片說明。

四物湯與當歸四逆湯

-心得:藉由醫案的閱讀與整理,順便集合了以前陸陸續續針對四物湯的相關醫案的整理對照。

病機症候探討類

瘀血症候與脈象學習筆記

-心得:跟學弟妹討論醫案的時候,回查自己以前瘀血相關筆記的副產物,先集合成一篇待日後參考。

小結

要怎麼整合自己的學習,或許是得持續精進的人生功課之一。而自己寫作的動機源自於何處?我覺得這個段落很有激勵自己的作用:

我始終認為,能夠用自己所寫的文章,帶個人們一點歡樂、一點啟發,或讓讀者發揮其自身潛力,才是我越寫越開心的原動力。
-- [#精準表達寫作術] 山田紫霓 P76-77

我自己也希望透過持續寫作與整理的作為,希望能夠讓一起在學習路上感到吃力與困惑的夥伴們,能夠舒緩一些壓力。如果能夠因此對學習感到愉快而有心得,在各自的臨床上能夠對所顧護的患者有所助益,那就更好了。

沒有人將我們遣往任何一處——譬如戲院,是我們決定了自己的去向。
熱愛生命,你選擇的就是天堂;憎恨它,你選擇的就是地獄。
— 《塔羅冥想》第四封信:皇帝 P.135

220501.Frank Lee.


2022年4月28日 星期四

結構形體觸診相關書單的導讀1


如果像玩遊戲一樣可以自由點選自己想要的點數,然後逐漸地形成自己的學習譜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以下是關於形體結構書單的導讀與介紹,由於書單有點多,可能一次先介紹個幾本,提供大家學習上參考。

1.觸診與評估技巧(Leon Chaitow),合記圖書出版社

->這本可以說是觸診原理與流派大全。談到各種軟組織的觸診(皮膚、肌肉、顱薦系統、內臟等等),甚至也囊括中醫系統脈診與非接觸的能量觸診。可以見作者能涵容與討論的體系相當多元。裡面有很多值得在臨床上實作的思考,譬如內臟觸診三元素(P322):
- 觸診(palpation)(用以得知內臟腔壁的張力)
- 叩診(percussion)(用以得知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 聽診(ausculatation)(用以得知血液、氣體,以及如膽汁等分泌物的循環)
這個三元素還是1988年由Barral, Mercier提出來的。
不過這本也開宗明義在前言講了:「觸診不是由閱讀或傾聽得來的;它只可以經由觸診本身來學習。」(Frymann 1963)因為自己是先學脈診為先,覺得這也是很實用且提醒。想到十四年前第一次坐在診間在學長旁邊跟診的時候,也是懵懵懂懂,但仍在反覆地舉按之間漸漸理解了一些脈象的觸覺訊號。
離題了。總之這本可以說是觸診方法學與流派大全的集合。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如果自己缺乏觸診實踐的相關經驗,會不容易了解其中篇章所要談論的內容。有些篇章因為翻譯文句有點不太流暢,會更難經由閱讀上理解。(即便閱讀上好理解,仍像剛剛Frymann先生說的,得從實務操作經驗來體會與學習)不過不損於這本的實用性,因為有些篇章的主題,可以藉由其他的書籍來遞補。譬如想要進一步了解內臟的觸診,可以再參考《內臟鬆弛術》一書等等(以後會再介紹)。

2.基礎肌動學(Paul Jackson Mansfield, Donal A. Neumann)

->後來在看了很多流派後(不代表我會喔^^;;),覺得大家共同的基礎核心是對於肌動學的理解。自己會想推薦這本基礎肌動學,除了圖片詳實之外,翻閱與查閱相關資訊也很方便。解剖也很重要,所以這本也可以當作複習解剖的文本。不過有時候在診間要查詢的時候,書本翻閱比較不方便,自己用的是Essential Anatomy的解剖APP,手機跑起來很快,可以刪掉肌肉,或者讓其他肌肉變透明,了解相當空間的位置。有時翻出來直接對患者衛教解說也蠻方便的。另外一個根據疼痛部位,想要了解相關肌肉的trigger point,常用的是這個網站:http://www.triggerpoints.net。這個網站依照身體疼痛部位可以點選,然後列出常見肌肉引發相關疼痛症狀等等,使用上也很便利。
至於觸診都要實作了,為什麼還要閱讀?我覺得這兩件事情並不衝突,就像是你喜歡一個東西,你也會想要了解其他人曾經研究到什麼樣的地步。有時候遇到瓶頸的時候,讀到某些片段,才發現的某些前人已走過的痕跡。學習與閱讀是改變自己的認知而已。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前人並不吝於分享,我們才得以看見這樣的經驗描述。
關於不同流派對人體有著多元的詮釋與處理方法,有本書是這樣評論的:「雖然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來解決身體上的問題,但是治療過程卻是相同的:讓靜止或阻塞的東西再度活動起來;將原本分離或破碎的部分結合成完整的一體。」(《肢體療法百科》p128) 有中醫魂的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段有點似曾相似... 😀
其他書籍介紹,待下回分解XD
220429.Frank Lee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四物湯與當歸四逆湯


開始上診之後,常常會遇到鑑別診斷的挑戰。後來漸漸才發現,品讀一些老醫家的醫案,也可以儲備一些鑑別診斷的資糧。

==李克紹醫案==

李某某,男,1966年初夏初診。自訴:頭目不適,似痛非痛,有如物蒙,毫不清爽,已近一年。自帶病歷一厚本,若菊花、天麻、鉤藤、黃芩、決明、荊、防、羌、獨等清熱散風藥物,幾乎用遍,俱無效果。患者舌紅苔少。考慮是血虛頭痛,為擬四物湯加蔓荊子一方。3劑。

- 小李評:
1. 從用藥的歷史可以知道發散風藥,或者清肝熱的藥物對這個患者的病機較不對證。
2. 李老初診判定使用四物湯加蔓荊子。

*順便了解一下蔓荊子的藥典。
[[蔓荊子]]
《神農本草經》:味苦,微寒。主治筋骨間寒熱,濕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
《名醫別錄》:去長蟲,治風頭痛,腦鳴,目淚出,益氣。久服令人光澤,脂致,長鬚發。
* 注意蔓荊子的作用部位:目、九竅、頭、腦

複診:自述服上方第一劑後,曾經一陣頭目清爽,但瞬間即逝。接服二、三劑,竟連一瞬的效果也沒有了。仔細診察,無意中發現,時近仲夏,患者兩手卻較一般人為涼。
再細察脈搏也有細象。因想《傷寒論》中論厥症,肢冷脈細,為陽虛血少,屬於當歸四逆湯症。此患者舌紅苔少,也是血少之證,論中雖未言及本方能治頭痛,也不妨根據脈症試服一下。即給予本方原方3劑。

- 小李評:
1. 曾經有效過,但後來卻沒有。重新診斷,用了觸診檢查末梢溫度較低(兩手比一般人涼)暗示著陽虛,脈象上有細象,暗示血少的指徵。
2. 本案陽虛血少的指徵:a.舌紅苔少 b.兩手涼 c.脈細

三診:果然症狀基本消失。為了鞏固療效,又給予3劑。患者說,已能恢復工作。

按語:本案辨證眼目是肢冷脈細,此陽虛血少證。陽虛血少,頭目失榮,而不清爽,如物蒙裹,故以當歸四逆湯而取效。

==討論==

1. 四物湯為什麼一下有效,後來卻沒效?

或許刪補名醫方論的選注,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

四物湯 治一切血虛、血熱、血燥諸證。
*四物湯在刪補的歸納,是治療「血虛」「血熱」「血燥」的證候。因此在辨證上,還要考慮有除了血虛之外,還要有傷陰「血燥」與化熱「血熱」的指徵。

刪補引張璐對四物湯的評註:「四物為陰血受病之專劑,非調補真陰之的方。」首先強調四物湯屬於陰血受病的時候用的。末段提到適用的時機:「...然此湯傷寒火邪解後,餘熱留於血分,至夜微熱不除,或合柴胡,或加桂枝,靡不應手輒效,不可沒其功也。」

病:傷寒火邪解後、餘熱留於血分
脈:血虛、血熱、血燥的表現(注意關後的表現,為血的大本營)
證:至夜微熱不除

對照本案的指徵,相較來說比較偏陽虛血少,跟血熱血燥的指徵就不太一樣。

2.在血虛的範疇下,也要注意陽虛有寒與陰虛有熱的不同。

對照[[血證論]]的整理:

然血由火生,補血而不清火,則火終亢而不能生血,故滋血必用清火諸藥,四物湯所以用白芍...。
*如果有火亢的情況,要用清火的藥,譬如[[四物湯]]裡面的[[白芍]]。

又有火化不及,而血不能生者,仲景炙甘草湯,所以有桂枝,以宣心火...。
*如果有火化不及,動力不足而無法生血的,要考慮用辛溫藥,譬如桂枝。

其有血寒、血痹者,則用桂枝、細辛、艾葉、乾薑等,稟受火氣之藥,以溫達之。
*寒化或通路阻塞更明顯的,要加大辛溫辛熱的藥來推動。

對照當歸四逆湯的組成與條文,或許就可以加深印象了(桂枝、細辛加強推動動力與處理寒化的用藥比較多):
-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
- 下利,脈大者,虛也,以其強下之故也。設脈浮革,因爾腸鳴者,屬當歸四逆湯主之。
當歸四逆湯方:當歸三兩,辛溫;桂枝三兩,辛熱;芍藥三兩,酸寒;細辛三兩,辛熱;大棗二十五箇,甘溫;甘草二兩,炙,甘平;通草二兩,甘平。

220428.Frank Lee.

==四物湯的延伸閱讀==

七物降下湯(朱木通醫案)(四物加黃耆黃柏鉤藤)

【朱木通醫案】
貧血型的高血壓症
年齡性別 /女,60+歲,身體相當虛弱,長年頭眩耳鳴心悸亢進,全身倦怠。
發病情形 西醫皆診斷為高血壓。高度貧血,全身顏面、口唇蒼白乏血色。食慾不振、小便多、大便下痢傾向,手足冷。
脈象及症候/脈弱稍遲。
用藥/四物湯加黃耆、黃柏、鉤陳(七物降下湯)三劑。
結果/元氣稍見恢復,頭眩耳鳴心悸略有減少。再服三劑,血壓降至170。
備註/世人常以為高血壓症者,皆屬多血質身體強壯之人,其實是錯誤的。
七物降下湯:當歸、熟地、白芍、川芎、黃耆、黃柏、鉤陳


李士材少腹有瘀四物湯加減醫案(四物湯合鬱金桃仁大黃)

李士材曰。尚寶卿須日華。林下多郁。且有暴怒。吐血甚多。倦怠異常。余以六君子納參一兩。乾薑一錢。木香八分。四日而血止。後因怒。血復大作。余曰。先與平肝。繼當大補。然夏得秋脈。所謂早見非時之脈。當其時不能再見矣。果如期而歿。
震按:吐血甚多。其因由於郁且怒。則肝脾受傷久矣。重用人參。佐辛熱以從治。可謂技進乎道者也。若解鬱平肝。血豈能止。然血止後因怒復大作。更何法可治。其死無疑矣。
大宗伯董元宰有少妾。吐血蒸嗽。先用清火。繼用補中。俱不見效。士材診之。曰。兩尺沉實。少腹按之必痛。詢之果然。此怒後蓄血。經年弗去。乃為蒸熱。熱甚而吐血。陰傷之甚也。以四物湯加鬱金、桃仁、穿山甲、大黃少許。下黑血升余。少腹痛仍在。更以前藥加大黃三錢煎服。又下血黑塊如桃膠蜆肉者三四升。腹痛乃止。虛倦異常。與獨參湯飲之。三日而熱減六七。服十全大補湯百餘日而康。
震按:兩尺沉實。決其少腹有瘀。因瘀而蒸熱。因蒸熱而吐血。蓋從脈象認得病根。故大下而病根去。去後峻補。不用養陰。更妙。
#古今醫案按

連珠飲(苓桂朮甘湯合四物湯)

本間棗軒之家方
治療貧血所致之動悸、呼吸困難,顏面浮腫。

苓桂朮甘湯(漢方加減)
合四物湯:連珠飲(本間棗軒之家方)
治療貧血所致之動悸、呼吸困難,顏面浮腫。
加大黃、川芎:應鐘散(東洞翁)
治血壓亢進引起的氣上沖、肩酸痛、眩暈、頭痛,動悸,便秘等。
加針砂、牡蠣、人參:針砂湯(原南陽)
用於心臟瓣膜病、貧血、神經症引起之心動悸、眩暈、呼吸困難等。
加吳茱萸、牡蠣、李根皮:定悸飲
用於腸胃虛弱所致之神經質,表現為陣發性心悸亢進症者。
加車前子、細辛、黃連:明朗飲
用於眼科一般疾患、視力障礙、視網膜炎等效佳。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P.476

七面鳥之人(四物湯加蒼朮薏苡仁木瓜)


#臨床應用漢方處方解說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每天的積累

2022年第16週

怎麼樣評估每天的積累,最簡單的就是數日子了。譬如每天PO一段傷寒來蘇集,斷斷續續,竟也維持了331天。想要把古今醫案按讀完,每讀一個病例就加一個數字,不知不覺也到了540案。實際上每天執行起來,也不會超過5分鐘的時間。除非碰到有點意思的醫案,會另外花一個番茄鐘的時間來研究一下。不然這就是每天週一到週五的晨間習慣之一,至少花10分鐘的時間,讀這兩本書的一小段。

晨間習慣的日課,曾經在某一年分別跟不同組的學弟妹練習過。還沒練習過的,都是21天為目標。練習過比較熟悉的是100天為目標。我自己因為分別跟不同學弟妹練習100天,所以陸陸續續累積下來,就累積了好幾個100天的經驗,譬如說傷寒恆論100天,傷寒論淺注100天,金匱要略淺注100天之類的。每天只花個5分鐘,看一小節,一小段。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其實最難的是持續。我想主要的原因,每天事情很碎片化,也很容易分心,每天看似很少的5分鐘,其實長期下來最大的功效,我想應該是定錨的作用。提醒自己留一些注意力,在中醫方面上。

目前跑最久的應該是奇蹟課程的日課,有365天,目前跑到第三組循環的第12天(亦即742天)。時間一拉長,似乎每次重看都會有一種不同的體會。這樣的特質也發現在每次重新查閱看過的典籍或書的段落。反覆查閱有時候是有新的體會或著是理解,以前會在這些不懂的段落,用綠色的蠟筆標起來,後來等自己看到這些有疑惑的段落時,有些過去不懂的東西,就逐漸解開了。有些問題,似乎需要一點經驗的累積,還有時間的熟成。這也體現在最近冥想的時候,要練習放輕鬆,看到自己的念頭與情緒來來去去的功課,有點坐看山水似地,讓一切按照自然發生。

因為最近用黑曜石筆記(Obsidian)統整自己過去的一些摘要,所以偶爾會翻出一些以前的書摘。覺得余浩說的這一段,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在這個浮躁的大環境中,很多人都希望一日成功,一日成名,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靜心學習,靜心參悟,才能有所感悟。

中醫的發展,不是叫囂理論急需更新,也不是同反對中醫的人生死相搏,更不是大家熱熱鬧鬧地在一起清談,而是靜下心來學習經典,"讀經一得",往往就是突破,"臨證偶得",常常就是成功。
-- 余浩 《萬病從根治》


"讀經一得",往往就是突破,"臨證偶得",常常就是成功。突破,是對自己的盲點而言,除了自己讀的話,跟別人討論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而臨證偶得的成功,不是指彰顯自我的醫術,而是該想著如何系統化整理自己的經驗,以及逆向工程把其中的使用邏輯拆解出來,然後嘗試去分享,讓大家理解,與大家一起共好。

220422.Frank Lee.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那些年與大家一起的討論


那些年與大家一起的討論。翻閱舊照片,思考著最初的起點,都是大家想要一起理解中醫,了解中醫的運用。

《造局者》裡頭談到的思考框架的訓練,有一部分就是在談這個。裡頭提到一個叫做「反事實」的思考能力,依賴我們的思考框架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推論其他符合我們想要實現目標的平行現實。白話一點來說,雖然討論是針對的是某個人處理遇到瓶頸的難病做各種發想,但其實就是在其中努力推敲各種可能的平行現實(可能的病機),目標總是希望能夠讓大家手上的患者療程上能夠更進步一些。

這也是研讀典籍的目的之一。以臨床中醫師角色來說,始終是為了治療患者,希望能夠透過適當的診斷方法,解讀、研判、歸納與演繹推論患者的病情病機,經由適切的處方設計理論,為每個患者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翻閱到下列一段話,也是提醒自己的。與大家分享。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透過你的眼睛,不斷觀察現實。很多人告訴我,因為我很成功,所以我平靜快樂。但是他們不了解,我並不是一直都很成功,在我生命很多時刻,我都是失敗的,我現在也處在一個很大的低潮。很多人以為成功會帶來平靜快樂,這是錯的。成功是因為你的信念,你相信生命既有順境也有逆境,成功失敗都是短暫的,所以心情平靜。
年輕人往往會覺得徬徨、困惑,你要知道,你並不孤單,每個人都是這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不夠好、很怕競爭,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但是我的某個部份,又知道自己夠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兩個部份,但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夠好。所以,最重要的是選擇、選擇、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會變成什麼。
— 史賓賽.強森《天下雜誌》專訪


220419.Frank Lee.

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甘露消毒丹的圖解



早上剛好學弟聊到甘露消毒丹,
附上自製投影片與youtube影片解說 XD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瘀血症候與脈象學習筆記

1.從金匱淺注的條文認識相關症狀

(試言瘀血之證)病人(血瘀。則氣為之不利而)胸滿(血瘀不榮於唇。則)唇痿。(血瘀而色應於舌。則)舌青(血瘀而氣不化液。則)口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上雖燥而中無熱也。病非外感。則身)無寒熱。脈微大來遲。(以血積經隧。則脈澀不利也。)
腹(本)不滿。(而)其人(竟自)言我滿。(外無形而內有滯。知其血積在陰。而非氣壅在陽也。此)為有瘀血。病者如有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既現如此之熱狀。應見數大之熱脈。乃)其脈反無熱。此(非陽之外擾。)為陰(之內)伏。(陰者何。)是(即)瘀血也。(瘀屬有形。)當下之。
這個條文的瘀血症候:
1. 唇痿
2. 口燥
3. 但欲漱水不欲咽
4. 舌青
5. 無寒熱
6. 腹本不滿,其人自言我滿
7. 如有熱狀
8. 煩悶滿
脈:微大來遲
仲景尚提出很多其他瘀血特徵,值得深入領悟。如:如狂發狂,小腹硬滿急結、肌膚甲錯、兩目闇黑、健忘、但欲嗽水不欲咽、小便自利,暮則發熱,手掌熱,唇口乾燥,大便乾色黑反易、經水不利,少腹如敦。— 《平脈辨證經方時方案解》 P.129

2.關於瘀血症的脈象討論

典型的[[瘀血]]脈象為澀。因瘀血阻塞,脈道不利,故脈澀,但又不可以未見澀脈而否認瘀血的存在。隨瘀血阻塞的程度不同,脈亦異。如《金匱要略·水氣病》:「沉滑相摶,血結胞門。」血結,何以脈滑?這是因瘀血阻痹的程度不同。如石阻水道,輕者,水流經時,與石搏擊,激起浪花,則脈滑;阻痹重者,水難暢通,則脈澀。所以瘀血無定脈,不可因脈不澀而否認瘀血。
— 《平脈辨證經方時方案解》第五節 逐瘀諸方·四·瘀血診斷要點·脈 P.123

綜合上述此段提示瘀血症的脈:
1.典型脈象為澀
2.隨著瘀血阻塞的程度不同,脈象也會表現不同,阻滯輕者,表現脈滑,阻閉重者表現脈澀
3.瘀血驗案選讀

【朱木通醫案】手掌角化症瘙癢口腔炎

年齡性別/女,40+歲,一見可知為操作過勞,兼有瘀血者。全身瘀黑粗糙,所謂皮膚甲錯者近之。
發病情形 /手掌足背足趾結節如灼傷狀,瘙癢灼痛。自云如蟲行皮中。背部脊骨神經痛, 左半邊頭痛,口舌破爛刺痛妨礙飲食。
平素月經量少,色黑而成塊,帶下褐色而量多,常習便秘。屢發胃炎(此次病發時無胃病)
脈象及症候/口苦而淡、不渴、心悸亢進、心下痞硬、耳鳴、微惡風。依據症狀斷定為瘀血作病。
用藥/桃仁承氣湯。
結果/當日瀉便後,瘙癢灼痛均減十之七八,口舌破爛亦減。
翌日轉用當歸芍藥散加苡仁澤蘭二帖,於是全治。
備註/二個月後,此婦人急性胃炎、胃痛、嘔吐、便秘,尿利減少,投以黃連湯加澤瀉車前草,二劑全治。
桃仁承氣湯:桃仁、大黃、桂枝、芒硝、甘草。
當歸芍藥散:當歸、川芎、白芍、茯苓、白朮、澤瀉
黃連湯:黃連、半夏、桂枝、乾薑、甘草、人參、大棗

220408.Frank Lee.

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甘桔二冬湯的用藥意解

接續上篇的討論

=關於組成的討論=

- 甘草一兩 桔梗八錢 天冬四錢 麥冬四錢 地骨三錢 桑皮三錢 黃芩二錢 杏仁二十粒 白蜜五錢

甘桔二冬湯,以我們常用在少陰咽痛的甘草桔梗湯為底,再加上天門冬、麥門冬、地骨皮、桑白皮、黃芩、杏仁、白蜜。這個處方怎麼記比較好記呢,首先我們可以先記裡面還藏有小兒藥證直訣的瀉白散的部份組成(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少了粳米)。這樣就是甘草桔梗湯加上三對藥對的組合:
桔梗甘草
+天門冬、麥門冬
+桑白皮、地骨皮(瀉白散)
+黃芩、杏仁

=桔梗甘草湯的條文與桔梗的藥書討論=

- 按甘桔湯一方,乃苦甘化陰之方也。此方仲景用以治少陰之咽痛症,因少陰之火上浮於咽,少陰之絡挾咽故也。得甘桔之合化,而少陰得養,故愈。

這裡談到甘草桔梗湯在仲景處方是處理少陰咽痛的。參照條文:「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
桔梗的藥書條文參照:
《神農本草經》:味辛,微溫。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名醫別錄》: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藏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痺,溫中,消穀,治喉咽痛,下蠱毒。
在性味上我們可以看到綜合兩本藥書是「辛苦微溫」,依照功效與部位,可以排列如下:
- 功效:1.利五藏腸胃 2.補血氣 3.溫中 4.消穀
從1、3、4來看,較多作用在消化系統的功效記載。
- 部位與證候:1.驚恐(神志) 2.治喉咽痛 3.胸脅痛如刀刺4.悸氣 5.腹滿 6.腸鳴幽幽
驚恐是神志情緒問題,跟本神相關,屬少陰君火所管,暫且部位訂在「腦」。這樣依照部位分,就有「腦」、「咽喉」、「胸脅」、「心下」(悸氣常表現的病位)、「腹」、「腸」(五藏腸胃)。
- 其他作用:1.除寒熱風痺 2.下蠱毒

=甘桔二冬湯用藥組成向量的綜合論述=

- 今用以治太陰,取桔梗之苦以開提肺氣,而伏熱立消,取甘草之甘,大甘足以化熱,苦與甘合,又能化陰,化陰足以潤肺,又加以二冬、二皮、黃芩、杏仁、白蜜,一派甘寒、苦降之品以助之,而肺燥立止,水瀉自不作矣。

這裡用於治太陰,指的是上太陰肺,桔梗甘草湯苦甘化陰而潤肺。再搭配甘寒、苦降的藥對組合治療肺燥的病機,即能改善水瀉的狀況。
220404.Frank Lee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甘桔二冬湯1


1.出典

出自鄭欽安先生的《醫理真傳》陰虛門問答:

- 問曰:秋月人忽然腹痛水瀉,日數十次,完穀不化,精神不倦者,何故?
這裡談到秋月的時候,突然發生一天腹瀉十幾次,而且食物都沒什麼消化,但精神卻不疲倦,這是什麼病機呢?
- 答曰:此肺中之元陰不足,肺氣燥甚也。

首先提醒,這是屬於肺中元陰不足,肺氣燥甚的緣故。
Q:因此在脈法上表現的重點為何?
A:反應在右寸肺系的分部,陰虛中,所以脈會細,因為燥邪影響(水份喪失過快),所以會形成顆粒短脈,而且至數會快,脈氣升提會超越平常的3菽,而高達1-2菽,在舉按的時候表現在1-3菽之間。我們常用「高而似促」來形容這樣的脈象。

- 夫大便水瀉至完穀不化,誰不以為脾胃之敗也。不知肺氣燥極,亦有此症。

這裡提到排便水瀉到完穀不化,都會先想到脾胃消化系統功能異常的問題,但給了我們另一個想法,肺氣燥極,也會有這樣的表現。燥極有點饒口,「極度乾燥」是個品牌,比較好記XD

- 肺與大腸為表裏,大腸主傳送,飲食入胃,不待消化,隨燥熱之氣下降,而直趨大腸,故日瀉數十次,腹痛飲冷不倦。

肺與大腸互為表裡,這裡談到因為燥熱之氣下降直驅大腸,所以反而會造成日瀉數十次,腹痛、飲冷、不倦。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因為腹瀉數十次的緣故,水份會不斷地從消化系喪失。

- 若果脾敗完穀不化,精神之倦極可知,決然病久非暴也。

這裡提到與消化系統敗亡造成的完穀不瀉的鑑別點,在於精神疲倦不疲倦。精神疲倦,有少陰旦欲寐的徵候,暗示著君火不足,君火不足有可能源自於中焦消化系統的營養長期提供不足,所以這類腹瀉病程一般來說需要一段時間造成身體的體機能弱化。這也是另外一個鑑別點。

- 至於水瀉一症,有瀉出色黃極者,胃火旺也。瀉出色白者,下元無火也。瀉出色青者,厥陰之寒化也。瀉出色如醬汁者,太陰之濕化也。瀉出如溏鶩者,臟有寒也。亦有瀉出色白如涎者,肺有熱也。有瀉出淡赤色者,陽不統陰也。以上數症,臨症時再察虛、實、新、久,脈息有神、無神,用藥自有據也。

還有其他各種徵候與病機的腹瀉有待鑑別。列出提供參考。

- 此症法宜清燥為主,方用甘桔湯,加二冬、地骨、桑皮、黃芩、杏仁、白蜜治之。

這裡提到肺燥腹瀉型的處方例,使用的是甘桔二冬湯。
-- 用藥分析例待下回分解....

==小整理==

病:肺燥引起的腹瀉
證候:
1.精神佳
2.腹瀉十幾次,完穀不化
3.腹痛
4.喜冷飲
**個人經驗辨證補充:
當受到燥邪影響,水分脫失過度時,尚可見到各種津液不足的兼證:
5. 眼睛乾
6. 皮膚乾燥、乾癢、甚至發炎破潰
7. 關節緊繃、活動不利感
脈:
右寸(候肺)高而似促
如果同部出現在關部亦高而似促,要注意燥邪以從肺犯胃,可以兼見消化不良,不欲食,食後易脹氣的指徵。
220403. Frank Lee.


【學習日誌】今年有關AI與中醫學習的分享?(231029更新)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興趣,也習慣從其他領域概念去比對自己原來的中醫專業領域,去想想還有什麼可以優化或者借鏡的部分。不知不覺今年就講了幾場有關中醫與AI領域混搭相關的演講。這篇文章主要是自己稍微回顧一下目前的腳步。 1. 3/16 嘉義長庚中醫部 - 病例檢討流程的系統化策略 - 這...

Popular Posts